三年成全在线观看大全,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,免费看的黄色视频,中文字幕无码在线
 分類: 醫(yī)學研究

研究疾病發(fā)生機制?

DNA序列變異、基因表達變化、非編碼RNA調控機制、DNA甲基化修飾…

除了這些,我們還能做什么?

當然是基因組表觀層面的三維構象啦

用三維的視角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不一樣的風景

作為染色體三維結構與互作研究的利器,Hi-C技術可揭示染色體片段間的互作信息,闡述染色體三維結構,常常與WGS、WGBS、RNA-seq等技術聯(lián)合,從DNA線性序列、表觀修飾、三維構象、轉錄調控等多組學層面,研究疾病發(fā)生發(fā)展機制。

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篇文章中,作者利用Hi-C技術揭示了染色體三維結構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,構建了發(fā)育和疾病發(fā)生中表觀基因組的變化模型。

研究背景

心力衰竭是一種毀滅性的疾病,雖然心力衰竭是一種多器官疾病,但它是由心肌細胞生物學的變化驅動的,這種復雜的細胞功能障礙的基礎是基因表達的變化,而細胞核內基因組的正確折疊決定了適當?shù)幕虮磉_和細胞功能,先前的研究已經(jīng)證明了組蛋白修飾酶和這些修飾的識別酶在其中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但是心肌細胞表觀基因組的基本折疊原理還未被揭示,基因組的三維結構是否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還有待確定。

在此研究中,作者使用兩種疾病模型成年鼠進行Hi-C,研究心力衰竭小鼠中全基因組范圍內的三維結構特征,由于轉錄組分析是表觀基因組結構變化的功能解讀,因此作者結合RNA-seq獲得基因表達圖譜,以揭示基因組三維結構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。

研究方法

材料:正常對照成年小鼠(CTRL),兩個不同的疾病模型–壓力超負荷性心肌肥厚成年小鼠(TAC)、染色體結構蛋白CTCF敲除成年小鼠(CTCF-KO),分離心肌細胞。

方法:Hi-C,RNA-seq,Chip-seq(CTCF)。

研究結果

疾病模型小鼠病理表型

對CTCF-KO小鼠的表型呈現(xiàn)明顯的心肌病,失去CTCF會導致射血分數(shù)受損、左心室擴張以及器官和細胞水平的肌肉肥厚。而TAC小鼠也表現(xiàn)出肥厚,并伴有較輕微的心室大小和射血分數(shù)的變化,這表明CTCF-KO和TAC小鼠代表了不同的病理生理模型。

疾病心肌細胞的染色體結構特征

CTRL、CTCF-KO、TAC小鼠的TAD結構分析顯示,三組的TAD數(shù)量分別為3686、3746和3705個,雖然整個基因組的TAD邊界數(shù)量變化小于2%,但是邊界強度發(fā)生了不同的變化。此外,CTCF-KO、TAC小鼠的染色體均有新的TAD邊界,包括發(fā)生邊界的轉移和新邊界的形成。

CTCF的缺失或TAC對染色體的A compartment和B?compartment的影響較小,而其中發(fā)生compartment轉換的區(qū)域與基因表達呈正相關,即從A?compartment到B?compartment轉換區(qū)域的基因表達下調,從B?compartment到A?compartment轉換區(qū)域的基因表達上調。CTCF-KO、TAC小鼠間存在41%的共有差異表達基因,兩者都表現(xiàn)出已知的標志基因激活。ChIP-seq檢測到CTCF靶向基因的轉錄起始位點,而這些基因富集在與心臟病相關的通路中。

疾病心肌細胞的染色體長距離loop特征

CTCF-KO、TAC小鼠的染色體長距離loop大小沒有明顯變化,但loop總數(shù)量減少。相比于對照組,CTCF-KO和TAC中消失的長距離loop中有51%兩者共有的,而新出現(xiàn)的loop中只有15%是兩者共有的;在疾病細胞中丟失的loop數(shù)大于新形成的loop數(shù)。在疾病細胞中發(fā)生重組(丟失/新形成)的loop中,富集與心血管功能相關通路中的基因。此外,重組loop中亦包含大量增強子–啟動子loop,其中在疾病細胞中丟失的loop富集與心臟病理相關的基因。

增強子-基因互作的改變

存在互作的9194個表達基因中,60%的基因在CTCF-KO和TAC中的互作變化方向相同。而剩余的40%基因中大多數(shù)(75%)是在某一組疾病細胞中虎作沒有發(fā)生變化的,25%是互作變化在兩組中相反的。在CTCF-KO和TAC中互作改變相同且差異表達的3651個基因中,絕大多數(shù)(86%)的局部互作減少(圖4B)。這些發(fā)現(xiàn)支持了這樣一種趨勢,即更多的動態(tài)染色質互作影響基因表達,兩組疾病細胞與對照相比,它們的基因表達變化方向更可能趨向一致。互作數(shù)量top 40的差異表達基因在疾病細胞中的互作持續(xù)下降,如與鈣依賴信號和心肌肥厚相關的基因Ppp3ca

在先前鑒定的成人心肌細胞增強子中,其中有115050個再本研究中存在互作。這些增強子的互作在疾病細胞中減少。事實上,其中47%在CTCF-KO中表現(xiàn)出了互作減少,67%在TAC中表現(xiàn)出互作減少。兩種疾病細胞中共有的增強子中,85%在兩者中均出現(xiàn)互作減少。且兩種疾病細胞中基因表達變化與其增強子-基因互作的減弱有關,且受影響的基因在心臟病理通路中富集,如Rock2。

小結

正常對照成年小鼠(CTRL)和兩個不同的疾病模型(TAC、CTCF-KO)小鼠的Hi-C結果揭示了5 kb分辨率下心肌細胞的基因組相互作用,得到了染色體內和染色體間的互作事件,并為未來的心臟表觀基因組研究提供了依據(jù)。壓力超載或CTCF缺失選擇性地改變了TAD的邊界強度和A/B?compartment、基因組可及性。心力衰竭涉及致病基因周圍染色質互作穩(wěn)定性的降低。此外,壓力超負荷或CTCF缺失重塑了心臟增強子的長距離互作,導致這些功能元件周圍局部染色質互作顯著減少。

作者以此研究為基礎,結合前人研究結果,構建了發(fā)育和疾病發(fā)生中表觀基因組的變化模型(如下圖)。發(fā)育過程中伴隨著染色質的變化,使最終分化的細胞具有穩(wěn)定的轉錄組,而疾病破壞了這種平衡,通過影響染色質結構、增強子-基因loop、組蛋白修飾、DNA甲基化等,將基因組的特定區(qū)域轉變?yōu)楦鼊討B(tài)的構象。

參考文獻

Rosa-Garrido M, Chapski D J, Schmitt A D, et al. High Resolution Mapping of Chromatin Conformation in Cardiac Myocytes Reveals Structural Remodeling of the Epigenome in Heart Failure[J].?Circulation, 2017.

 

如果您的項目有任何問題,歡迎點擊下方按鈕咨詢我們。

 

最近文章